<
>
尧舜禅让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5-07-15 00:00:00     编辑:admin

《尚书•尧典》记载帝尧的说法是:“我其试哉”。怎么试舜?其中又记载:“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也就是将两个女儿送到妫水湾里,嫁给虞舜,让她们和他一起生活,以观察他的道德行为。还有一种说法是《史记•五帝本纪》“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这就不仅将两个女儿嫁给舜,观察他在家中的行为,而且将九个儿子也送到他那里,观察他在外面的处事。这样察试够认真了吧,但孟子还觉不够,再加些财物给舜。《孟子•万章上》写道:

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

这一着更厉害,不是要看他贫贱之时的态度,而是察看他富贵以后的品行。尤其是还给他百官,供他驱使,看看他到底是否人富了,脸阔了,行为就变横了。不过,历史学家对送之百官持有疑异,舜居僻地,百官没有用武之地啊!不仅对百官,对送九男也少见下文,而多见的是二女出嫁的情形。其实,从二女出嫁开始,一系列富有戏剧化的情节就展开了。

我们先说帝尧嫁女吧!帝尧的大女儿叫娥皇,忠厚善良;二女儿叫女英,聪明伶俐。女英年小,姐姐事事都谦让着她。谦让惯了,女英事事都想掐尖拔头。听说父亲要将她们姐妹俩嫁给舜,女英又打开了个小算盘,那谁当正房,谁是偏房呀?还找到父亲要当正房。父亲听了沉下脸说:“我考考你们,谁赢了谁当正房。”

帝尧出的考题是煮豆子,每人给十粒豆,五斤柴,先煮熟者获胜。

女英腿勤手快,马上抢来柴,往锅里加满水,放进豆子,点火一引,柴禾着了。她不停地添柴吹火,火苗呼呼着了,过一会儿水也响了。女英快手快脚的干着,很快水滚起来,开了,心想自己准胜。刚想到这里,就见父亲端着碗进来了,原来姐姐已煮熟了豆子。这娥皇常干家务活儿,很有经验,一见豆子不多,加的水很少,因而,妹妹的锅刚开,她的豆子就煮熟了。

女英见了,一嘟嘴说,不算,另来。帝尧说,那我再出一道题,那就纳鞋底。他给了每人一只鞋底,一条绳,一根针,先纳完者为胜。

女英眼明手快,盘膝打坐,穿针引线,马上干开了。穿过针,拉着绳,拉紧了,又穿针,又拉绳,不一会儿干得胳膊酸痛。酸也不敢停,这一回再也不能落后了。背疼了,女英咬着牙,还是一下比一下紧地猛拉绳子。可是,这时姐姐的鞋底纳完了。这是怎么回事呀?原来姐姐嫌绳子长费劲,将之剪为数节,用完一节,再用一节,这便大大节省了拉绳的时间。娥皇又胜了,女英气呼呼地说,不算,不算,再来!

帝尧说,那就再来吧!他备了一辆马车、一头骡子,告诉她们一个坐车,一个骑骡子,谁先到历山,谁当正房。

女英马上来了主意,说:“马车稳当排场,姐姐理应坐呀!”说完,骑了骡子,扬鞭一打,飞快地跑出了门。赶到姐姐上车出院,女英早跑出好远了。她回头一望,嘻嘻一笑,又加一鞭,就把姐姐甩得看不见影了。这一回,嘿嘿,看来她这正房当定了。谁料刚这么一想,骡子停步不走了。她扬鞭要打,却发现这骡子开始生骡驹了。气得女英连声骂:“该死的骡子,误了我的大事,以后别再下驹了。”骡子很听话,从此骡子就再也不生驹了。可是,这生到一半的骡驹总得生出来吧!骡子不紧不慢地下驹,女英急得满头大汗。这时,姐姐的马车赶上来了,一看妹妹那气急败坏的样子,她连忙跳下车,将骡子安顿给路人,拉着妹妹上车,一同前往历山。女英大为感动,从此再也不和姐姐耍小聪明了,二人和睦相处,同心辅佐丈夫。
成亲后,舜带着两个媳妇回家拜见父母。后母真想把他们赶出去,可是弟弟象见了二位金枝玉叶般的嫂嫂,生了祸心,就和母亲合计要害死舜。舜当然不知道,还感觉到后母和弟弟对他好多了。那么,他们怎么害舜呢?这就产生了两个成语:落井下石、上屋抽梯

我们先说落井下石。这天傍晚,父亲瞽瞍将舜叫过去说,井浅了,有了淤泥,要他下去淘井。舜没有推辞,准备第二天就干。回到屋里,和娥皇、女英一说,都觉得应该长个心眼。待父母、弟弟都睡了,他们忙碌了大半夜。这半夜没有白忙,第二天舜刚下井,就觉井口一黑,像有什么东西掉下来,他赶忙闪身,躲进了昨夜挖好的洞里,悄悄钻回屋里。井口上的象可得意了,又是填土,又是倒石,把井埋了个严实,心想舜必死无疑了。他扔了工具,撒腿就往嫂嫂屋里跑。快近窗前,听见琴声悦耳,以为是嫂嫂弹琴呢!他喜不自禁,大步跨进屋去。一进门,他吓得差点儿爬下,哎呀!见鬼了,弹琴的竟然是舜。象讨个没趣,说几句闲话,溜了出来。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便有了上屋抽梯。这天父亲又叫舜,说谷仓漏雨,要他上屋修理。舜又答应了,回屋说过,娥皇、女英都说还得提防。第二天,舜上房顶时背了两个斗笠。他正在翻盖茅草,就见谷仓着火了,浓烟滚滚向他卷来。他去找梯子,哪里还有呢?早被象抽掉了。舜从背上拿下斗笠,一手一个,高高举起,跳了下来。不偏不倚落在自己的屋前,他抖抖灰尘,回到屋里。大火一会儿就烧光了谷仓,象没找到舜,以为他早成了灰烬。他高兴得跑来和两位嫂嫂成亲,一进门却又碰见了舜。他腿一软,跌在地上。舜拉起他说:“小弟以后不要多礼,更不要跪拜。”给了个台阶,让象退了出来。

这两件谋害舜的事,史书称之为掩井、焚廪,孟子笔下曾有记载。

舜连续被害,却不记前嫌,一如先前那样孝敬父母,善待弟弟。后母和弟弟见害不死他,以为是天神相助,也不敢再动邪念了。一家人和睦相处,光景过得红红火火。帝尧闻知,就将舜迎进宫中代为摄政,进一步考验他处理天下大事的能力。综合《尚书•舜典》和《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舜进宫后经受了四种考验:

一是慎和五典,五典能从。帝尧让舜做的第一件事是推行五典。五典就是我们讲过的五种伦理关系。这五种关系的具体标准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件事舜做得怎么样?结果是五典能从,民众都能自觉遵守,显然教化成果是很突出的了。

二是遍入百官,百官时序。这是从务虚进入务实了。前面推行五教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事,是看不见的工作,现在是要干点实际工作了。帝尧让舜和百官一起管理各种事务,越是具体事务越复杂,越棘手,也越能判断一个人的处事能力。舜又经受了考验,把各种复杂棘手的事情都干得井井有条。

三是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四门,实际是指四方各地。宾于四门,就是让舜迎接四方诸侯,或者说迎接招待各部落、部落联盟的酋长。这样的角色,不是分管外交的副总理,也是外交部长了。足见,帝尧对舜前面干的工作都很满意,不然不会将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他。因为,外交事务是关乎着国家,或说部落形象的大事,当然也是关乎着帝尧形象的大事。舜担当此重任表明帝尧对他更为信任了。好在,舜没有辜负帝尧的信任,他将外交工作干得庄重、肃敬。一个“四门穆穆”就完全肯定了他的成绩。穆穆在《尔雅•释训》中是敬重的意思,这等于说,舜将外事接待工作搞得井然有序,完全合乎礼仪。

四是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宫廷政务,样样得心应手,事事办得帝尧称心如意,考验该结束了吧?还有更艰巨的考验在等待他,这就是“纳于大麓”。麓是管理山林的官吏,纳于大麓是选拔他出任这管理山林的官吏,让他去远离宫廷,远离都市,远离人群的偏远地方。那里气候异常,随时有狂风暴雨,别说管理山林,弄不好就会迷失方向,连自己能否回来也成了问题。但是,这也没有难住舜,他“烈风雷雨弗迷”,再恶劣的气候也不迷误。我以为,这里不仅指在暴风骤雨中能辨识方向,还指在各种复杂多变的矛盾中都能始终如一,保持冷静头脑,妥善处理一切问题。可以说,舜经受了最为严峻的考验。

这四次考验结束后,帝尧对舜说,你进入宫廷工作三年了,三年来办了很多事,想了很多好办法,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你就登上帝位吧!舜谦虚的推让再三,帝尧还是要他总领政务,于是便让他代行天子之事,也就是代为摄政。

摄政之后,舜挑起重担,将帝尧开创的基业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所以,二十年后,尧将帝位禅让给了舜。
那么,丹朱怎么办?古人有四种说法。

一说被杀。《韩非子•说疑》这么认为,尧大义灭亲之说。

二说被放。证据有:《韩诗外传》载“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这是西汉文帝时博士韩婴的看法。

三说被降。《邓析子•无厚》中这么写:“尧舜为天子,而丹朱、商均为布衣。”天子的儿子成为布衣,显然是被降为庶民了。

四说被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

对以上四种说法,我还是倾向于史马迁的这种论断。之所以倾向,不是个人情趣偏爱,而是有事实为证。今山西长治市有个长子县,原名丹渊。据说,早先丹朱叫子朱,就是被封到丹渊后才以地望为姓,成为丹朱的。而丹渊则由于成为帝尧长子的封地改称长子。至今此名仍然在叫,而且长子县还有不少与丹朱相关的地名。再者,若到长子县一看,这里土地肥沃,田地广阔,是适宜农耕的好地方。因而,丹朱被封的可能性最大。
这样妥善安排了丹朱,便可以禅让了。舜就继承尧的王位,而且,将推进和发展了这大业,因而,后人才有尧天舜日的说法。
不过,关于尧舜权力交替还有一种说法,不是禅让,而是篡位。《竹书纪年》就说: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另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显然是以当时的眼光猜度历史,将上古时的帝王也看得非常奢华,大家都想当帝王。其实,尧也好,舜也好,禹也好,其生活状况比平民好不了多少,与后世王侯差之万里。所以,那时的权利对人的吸引力不大。正因为这样,才有帝尧访贤让位给许由诸贤的故事,而且让不出去,屡次碰壁。我认为禅让还是靠得住的。

再者,退一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当不了智者,至少也该当个仁者,为啥要把我们的先祖想得那么坏呢?正由于这样,尽管历史上不乏杂音,但是尧舜禅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美谈。

尧舜禅让为什么会成为千古美谈?我以为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从当时来讲,帝尧的位置是继承其兄长帝挚的,帝挚的位置是继承他们共同的父亲帝喾的。这等于说,此前帝位多是在血亲中传递的。帝尧将帝位让给非血亲的舜自然是特例,是打破家天下,回归公天下的开端。二是后世的王权交替都是在血雨腥风中进行的,即便有禅让也是被逼出来做样子的,无论是曹丕替代东汉、杨坚替代北周,还是赵匡胤替代后周都是被逼出来的禅让,这就使得真正的禅让更为难能可贵。

微博.png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案,关注微博

微信.jpg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案,加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