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化万民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5-07-15 00:00:00     编辑:admin

教化万民就是尧时期的教育。教育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并加速进化的主要原因。自原始人类生成以来,教育就伴随着先祖的脚步前行。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伴随着教育成长。因而,讲帝尧时期的教育,不能说是创立,但是,这却是一个突飞猛进的成长期。这自然是因为帝尧具有远见卓识,在治理社会时把教育放在了一个显要的位置。上一讲,我们在谈法治时说到尧时期的法律比以前宽大了,还实行象刑。有人把象刑比作画地为牢。

所谓画地为牢,就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子,让了犯罪和有过错的人站在中间,自己反省,这便是早期的牢房。这种无遮无拦的牢房,让当代人看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参观游览过监狱的人,都知道牢房的墙体比一般的墙要厚的多,高得多,无疑是为了防止罪犯逃跑。最有代表性的是洪洞那座明代监狱。因为关押过苏三的缘故,又因为苏三走进戏剧的缘故,苏三成了名人,这监狱就被叫成苏三监狱,缘此扬名远近。苏三监狱中有一道南墙特别奇异。奇异之处不在其高,也不在其厚,而在于墙体中间装灌的是沙子。沙子是松散的物体,不会板结,若是囚犯想在墙上掏个洞逃出去,那他就慢慢掏吧,那整堵墙的沙子都会流动过去,够他挖个一年半载的,这怎能不被发现?你不得不叹服古人的聪明。现在的监狱自然不用再使唤这样的聪明,现代化为之提供了新的设施,高墙架上了电网。远远望去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电网非不密也,遗憾的是仍有人越狱。因此,站在当代,回望上古,对那种画地为牢般的现象实在难以理解。

不过,我们确实不必为古人担忧,因为帝尧自有他的治世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教化万民,加强了对子民的教育。

纵观人类进化成长的过程,就教育而言,我觉得可以划为两个阶段,即自然教育阶段和自觉教育阶段。如果将专门学校的设立看作自觉教育的起始,那么,其源头应该追溯到黄帝那里。黄帝那时就有了叫做成均的学校。不过,也许还很不成样子,因而没受到史学研究的普遍关注。相形之下,帝尧时期的教育就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教育思想史第》明确记载:

有关尧舜时代的传说表现了人们认识中教育观念的自觉和教育内涵的丰富。
《中国文化史•上》说的更为具体:

唐、虞帝国之官,司教育者有二职,盖一司普通教育,一司专门教育也。……。专门教育则有学校,其学校曰庠,亦曰米廪。

由此可以看出,尧舜时期已有了学校,是教育的飞跃时期,相对过去而言发达多了。

从教育对象上说,当时的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对上,重视领导层的教育;对下,注重社会民众的教育。

关于领导层的教育,帝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尚书•尧典》记载他“钦思文明安安,允恭克让。”钦,就是敬事节用;让;就是尊贤尚善。思,是思考,考虑。文,是经天纬地。明,是照临四方。安安,温和、宽容。允,的确。恭,谦虚谨慎。克,能够。这就是说,帝尧敬慎的明察四方,思虑大事,尊重贤人,宽容温和的处理国事。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惟恐自己有所失误,殃及天下。因而他的言行感化教育着身边的大臣们,后来继承帝位的虞舜、大禹,都能深省自身,端正品行,将全付心血和精力用在为社会谋利益上。因而,才国泰民安,才有尧天舜日之说。
关于全民教育,教化的范围很广。《淮南子•修务训》写道:

西教沃民,东至黑齿,北抚幽都,南到交趾。

这说明帝尧教育的范围西到沃民之地,东至黑齿之国,北面到了很远的幽都,南面到了今日的越南那里。《新书》还嫌《淮南子》写得不够全面,又补充道:

尧教化及于雕题、蜀越。

蜀越为四川南越之地,而雕题据说在蜀越西南。如此看来,帝尧的教育全面展开,普及到神州各地了。

从教育内容上讲,至少那时注意到了两个方面,一是道德教育,二是技术教育。

先说道德教育,尧舜时期十分重视道德品格的教化。《尚书》中说,尧命舜推行德教,“慎徽五典,五典克从”。这五典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被人们称为五礼、五品。还任命契“作司徒,敬敷五教,”所谓五教,其实也就是这五典,或说五礼、五品。帝尧确定了道德标准,广为教化传播,对此稍有研究的人没有不赞佩的。

也有人说,尧时期是垂拱而治。垂拱而治的第一个层次是垂。垂是垂衣裳而治。可能有人会问:垂衣裳就能治世吗?我们需要探究一下这垂衣的内在意义。有人研究过“衣”字,说下面本是个北字,等于说最先穿衣服的是北方人,是尧治理下的中原人们。这固然是因为北方天寒,需要穿衣,还因为帝尧告诫大家不要赤身裸体,要懂得羞耻。

千万不要小看了羞耻,这曾经是中国传统道德十分看重的东西。过去,人们骂人喜欢说“王八”,王八是乌龟的俗称。乌龟是长寿的,怎么王八是骂人呢?其实,人们骂的不是这个“王八”,而是“忘八”。忘八是什么意思?古代做人的信奉八个字:忠、信、孝、悌、礼、义、廉、耻。耻,就是羞耻。忘八,也就是忘了这第八个字:耻。等于说,此人不知道羞耻,这岂不是最深刻的责骂吗?人只有知道羞耻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才会自觉约束自己,不至于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遗憾的是,尧给我们留下的传家宝我们没当回事,一度弄丢了,只认金钱,其余什么也不顾了。结果,物质生活倒是比过去好了,过得却不幸福,时刻要注意不定什么陷阱会让自己掉进去,防治上当受骗成了大事。所以,要搞道德教育,荣辱观的教育意义也在这里。

第二个层次是拱。拱是拱手胸前,就是打拱揖礼,也就是知礼仪的行为。如果说垂衣是知羞耻,是人道德水平的低层面,那么,拱手揖礼则高了一个层次,对人有礼貌,行为更为符合社会规范了。一个知耻明礼的人怎么会犯罪呢?由此可以悟出一个到了,尧时期不仅以法治世,而且以德治世。是的,人们都守法社会能好些,但好不到哪里去。古人说,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法律对人的管束就是下,仅仅是60分的标准。人人刚及格社会就会好了吗?当然不会。所以,还要讲道德,讲文明,那才是取其上啊!广众的精神面貌好了,到处温暖宜人,才是和谐社会,才会过得幸福。
尧时期教育内容的第二点是技术教育。当时是农耕社会,为提高生产力,多收五谷,让大家吃饱肚子,帝尧重视了技术传播。从前面讲过的内容看,敬授民时,是向大家传播天文气候知识,以便顺天应时,该种则种,该耕则耕,该收则收,使众人逐渐认识到节气就是农事的指导和命令。说到此想起尧庙在以前有个蓂荚亭,是纪念那时的蓂荚历。据说,尧时期有种蓂荚草,初一长一片叶子,初二长两片叶子,长到十五出齐了,而十六开始掉叶,三十掉完了。这是一种神奇的日历草。其实,哪有这么神奇的草,近年经过研究,大家认为这是最早的日历,尧利用仿生的办法教给大家日月轮回。这也是古代教育的内容。再者,教民稼穑,是向大家传播生产技术。选择好的种籽,打制好的农具,用最为适宜的方法耕作,这就是后稷教给众人的耕作技术。这些技术的传播,有效提高了生产力,大家才能吃饱肚子,才能向往平阳,才能不断来朝拜,也才能形成国家的格局。

从教育形式上讲,帝尧时期已经形成了两种,即自然教育和自觉教育。在本节的开头,我谈到过,自然教育就是在生产实践中无意识的传承教育。这在上世纪六十年还普遍适用,那时有一部轰动城乡的戏剧电影片《朝阳沟》,知识青年银环跟着恋人拴宝去到山村,向未来的公公讨教种庄稼的经验。准公公的说法是:庄稼活儿不用学,人家干啥咱干啥。这便是经典的农业技术教育方式,不用系统学习,跟着大家干,干中学,学中干,也就“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了”。四十年前的农业教育是这个样子,四千年前的教育就更是这个样子了。在当时的农业技术推广和祭祀礼仪的学习中,多数人的多数内容多是这么学会的。这自然不是尧舜时期的特色,是原始先祖一代一代传承过来的。

要说尧舜时期的主要特色,应是专门教育,也就是学校。那时候说成均、庠、米廪。其时的教育已经具备了学校的雏形,虽然与后来的学校还有很大距离,但是迈出这一步也是很不容易的。这一点,只要看一看米廪、庠的意思就会有所理解。米廪,古代的粮仓。庠,是养老的地方。将粮仓作为养老的地方,首先保证了老者不愁食物。那时老人有朝臣,有平民,将朝臣的老者养在上庠,将平民的老者养在下庠。你看,那时的社会福利保障就有了。这些老者都是历尽世事,颇有经验的人,养着白吃饭岂不可惜?于是,便将孩童召集于此,请这些长老为他们传授经验。如此一来,米廪也好,庠也罢,就兼而有了两种用项,即养老的作用未变,又增加了传授技术的功能。古代的专门学校就这么诞生了。

关于此时的教育,《尚书•舜典》中有一段舜和夔的对话,说得很清楚: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其意思是,舜说:“夔!我任命你担任乐正,教导青少年。”

夔听了虞舜的指示,立即回答:“好啊!我敲击石磬,使各种野兽都随着节奏舞蹈。”

这段对话蕴含的内容很多,研究音乐的说那时音乐很发达了,研究舞蹈的说那时的舞蹈很发达了。我们今天教育,可以看出教育也很发达了。你看,夔是乐正,也负责教育后代,并且他的教学方法就是直接教授。他击打石头,百兽就随即起舞,显然,那时的驯兽还发展不到这种程序。他所说的兽,是化妆的,是那些演艺的青少年。他们按夔的教导,随他的节奏,起舞而歌,这可以说是那时音乐课程的体现。上这音乐课即是为了祭祀时演艺,也是为了陶冶青少年的性情,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

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虽然掌握的帝尧时期的资料有限,但是,从这有限的资料也可以看出,那时候的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专门的学校成为教育的亮点。这自然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尧的贡献真大,那么,他对中国、对人类还有哪些贡献?如果有兴趣请听下一讲,谢谢!

微博.png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案,关注微博

微信.jpg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案,加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