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禹治水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5-07-15 00:00:00     编辑:admin

治理洪水,其实也就是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一件家喻户晓的历史大事。可是知道大禹治水的人很多,知道这次治水的指挥中心在尧都平阳的人就很少了,尤其是知道帝尧是这次抗洪总指挥的人就更少了。用时下的话说,这次治水大禹是实施者,是前线统帅。他能走上前线统帅的领导岗位,本身就在于帝尧的英明决策。那么,到底怎样治水?我们从头说起。

上古时期,中华大地经历了一次空前绝后的特大洪水。这次洪水危害极大,《尚书•尧典》上明确记载: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

意思是,洪水浩荡,波涛滔天,环绕着高山,吞没了丘陵,分割了整个大地,子民受到了很大的危害。《孟子•滕文公》中说: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孟子是说,尧那个时候,洪水倒流,到处泛滥。蛇虫窜进人们的住处,危害苍生。众人扶老携幼,到处漂流,地上无法居住,有的爬上山去找洞窟藏身,有的就在树上搭柴做巢。田地全被淹没,五谷尽被冲走,草木却长得极为茂盛,飞禽走兽也繁殖得很快。高地在减少,后来竟发展到禽兽和人争抢地盘。人们一边忍饥受冻,一边和野兽搏斗。许多人不是死于禽兽口中,就是死于饥寒之中。人,一天天减少,洪水却仍然肆横。

在这样的危急关头,治理洪水是帝尧头等的大事。但是,平息这场洪水又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综合各种史书提供的数据,至少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
到底派谁治水为好?起初,被提上议事名单的有两位,即共工和鲧。先说共工,他是一提到就让帝尧否决了的。《尚书•尧典》记载:

驩兜说:共工聚集人才办了不少事。

帝尧认为他:“他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谦恭,实在是对天大大的不敬啊!”

共工没能担当治水重任,这是史书上的记载。若是到了神话中,共工的形象就更坏了。《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古人认为天地都是平平正正的,中间有四根巨大的柱子支撑着。共工没有掌了权,称了帝,怒火中烧,一头撞在不周山上,把一根支柱碰断了。顿时,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也摇晃不定。大地的东南塌陷了一角,洪水直往那里冲积。这么说来,共工成了洪水泛滥的祸根。

共工这事至少说明,人类为了找到治理洪水的规律,付出了很大牺牲。为之牺牲的不只是共工一人,还有一位更为悲壮的英雄人物,这就是鲧。
在会议上,帝尧提出让谁担当治水重任,众臣都推荐鲧。

帝尧反驳说:“不行吧!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

四岳仍然坚持说:“不会吧!先试试看。”

帝尧只得尊重他们的意见,说:“好,就让他试试吧!”

就这么鲧当上了治水的头领,然而,连续治了九年,也就是堵了九年,洪水非但没有减小,还更为严重,结果被“殛于羽山”,也就是被杀了。
鲧治水九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样被杀有点说不过去。或许是为之鸣不平的缘故吧,他也走进了神话。《山海经•海内经》讲,早先鲧是天宫的一匹白马。不要小看这白马,他的父亲是骆明,骆明的父亲是天帝,鲧也就是位天神,而且是位善良的天神。看到地上洪水泛滥,禽兽横行,鲧决心救民于水火。他便下凡来到人间,可是,面对洪浪滔天的大水,真不知从哪儿下手。正为此发愁,一只猫头鹰和一只乌龟互相搀扶着走来,对他说:“平息洪水,不是难事啊!”

鲧急忙问:“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用息壤就能治水。”猫头鹰说。

听到息壤,鲧眼前顿时亮堂了。他早就知道息壤是一种神土,取上一小撮就可以长成好大一块,好大一堆,甚至堆成一座山。是呀,用息壤治水就是好办法。鲧兴奋地连连说好,到了晚上,他悄悄潜回天宫,偷些息壤治水了。

猫头鹰在前头带路,乌龟驮着息壤,鲧紧紧相随。哪里洪水横流,鲧就抓一撮撒过去,说也真灵,只要息壤落地,就会成为堤坝,将洪流拦截住。洪水被驯服了,大地渐渐露了出来。人们从树上下来,从洞里出来,在阔野上伸伸腰肢,准备重新播种五谷,搭建房屋,大家好不高兴。
就在此时,天帝发现自己的息壤少了。放眼一看,是鲧偷走了,他十分生气,立即施展神法收回了息壤。于是,鲧历尽辛苦筑起的堤坝不见了,洪水又四处泛滥,人们慌忙又爬上树杈,钻回山洞,重新处在灾难中了。就这还消不了天帝的怒火,他竟然派火神祝融下凡,将鲧捉住,押往羽山杀死了。

鲧虽然死了,但是,三年过去了尸体仍然完好。而且,他的肚子一天一天大了起来,鼓得圆圆的,像是怀了孕。这事当然逃不过天帝的眼睛,他又派了一个天神下凡,操一把吴刀来到羽山。挥刀一抡,就听见轰然一声,鲧的肚子剖开了,一条虬龙从中蹦了出来。鲧摇身一变,化为一只黄熊,跳入了旁边的羽渊。这条巨龙就是即将成为治水英雄的大禹。

无论是神话,还是现实,鲧终归是失败了,没有平治了洪水。跨越时空,反观其时,鲧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还是同共工一样,没能找到治水的规律。面对洪水,不是积极疏导,使之流向大海,而是被动地拥塞,结果,洪水非但不能减小,而且越积越多,加大了灾害。究其原因,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他用堆土筑城的办法治水,哪有不失败的?看来,用一种成功的办法,去解决新的问题,就犯了经验主义,就会失败。

那么,下一步让谁治水为好呢?按照《史纪》的说法,是代为摄政的虞舜举荐了大禹。其实,这时候还不能称大禹,大禹是他的庙号,他的名字是文命。文命是鲧的儿子。鲧治水惨败,儿子接过了他的重担,成为治理洪水的主帅,而且成功了,成为名垂千秋的大禹。

我们在此就以大禹相称吧!大禹为什么能将波浪滔天,肆虐苍生的洪水治理好呢?翻阅各种文献史料,原因有三,即思想对路,方法对头,作风对位。

先说思想对路。如前所述,大禹的父亲鲧治水采取的堆土筑坝的办法,越堵水越大,弄得洪水横流。大禹上任后,则反其道而行之。他继承了父亲未竟的事业,却没有固守父亲的思路,而是另辟蹊径。对此,《孟子•滕文公中》有过很高地评价:

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龙蛇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孟子明确告诉人们,大禹治水是全新的思路。他将洪水“掘地而注之海”,是在挖渠放水,地上有长江、淮河、黄河以及汉江;他“驱龙蛇而放之菹”,是将猛兽赶到沼泽里去了,不再为害伤人。人们可以又去平川安居乐业了。将孟子这种评价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疏导。治水患是疏导,疏川导滞的全新思路给了他全新的成就。

再说方法对头。这里的方法是指方法步骤,或者说大禹治水从哪里入手?从有关史料看,大禹治水是从壶口起步的。尧都平阳之所以为洪水淹没,原因是黄河古道雍塞,积水成泽,大水越过吕梁山谷,流入汾河谷地。紧邻汾河的平阳城,正好处在谷地当中,自然无法幸免。大禹治水首先盯住了黄河,盯住了雍塞河道的咽喉。雍塞在河道的全是石头,如何能打开一个缺口?上古时候,技术落后,又没有像样的工具,要凿石开河确实是个难题。破解难题的办法,是大禹采用了先进技术。当然,这先进技术也是就当时而言。据壶口周边的人们传说,大禹让众人砍来木柴,点火焚烧,烧热之后,又用冷水猛浇。这样岩石就会炸裂,顺着缝隙撬动石头就容易多了。这实际是那个时候就使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这也算是方法对头吧!如此,打开壶口,据说壶口下面的十里龙槽就是大禹凿开的。他又打开孟门、石门、龙门,黄河顺流而下,解除了都城之困。接着,他一条条河道治下去,让长江、淮河和汉江等河流各有水路,通通畅畅流入了大海。

然后说作风对位。开山搬石,挖土成河,本身是件苦事情。那时候又少有像样的工具,要干好也就更辛苦。在这样的关头,如果领导不深入一线,不带头去干,群众就会退缩不前。因此,大禹自始至终都冲锋在治水的前沿阵地。最为典型的事迹是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接到治水的命令,大禹刚刚新婚第4天,他什么也没有说,就出发了。这一去就是13年。离家快一年的时候,他路过家门口。那是个早晨,从屋里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出生了,高兴极了,真想进屋看看这个心爱的小宝宝。可是,洪水咆哮,四处泛滥治水正在紧要关头,他不敢怠慢,连忙朝前赶去。五年后,大禹第二次路过家门,远远看见妻子站在门口,他想跑过去说几句话。可是,前方工程遇到了难题,好多人等着他前去解决,他不敢迟缓,大步走过家门。第三次路过家门,那是十年后了。他看见门口站着个孩子,路人说是他的儿子,他亲热的抱在怀里,真想多抱抱这朝思暮想的小宝贝,可是,治水已到最后关头,他不敢有半点懈怠?只好放下儿子,毅然离去。这个故事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无人不敬仰大禹一心奉献的敬业精神。
千百年来,大禹已成为众人效仿的楷模。自古以来人们多夸他,劳苦功高,公而忘私,《韩非子•五蠹》赞扬他:

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肱,胫不出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也。

耒锸是掘土用的工具。股是大腿,胫是小腿。是说大禹手拿工具,干在众人的前头,腿上磨擦得连汗毛也长不出来,即是被俘虏的奴隶也不过就这么劳苦罢了。试想,一位号令天下治水的首领都这么卖力,别的人还有什么苦不能吃?这正应了后来众人的一句话,领导带了头,群众有劲头,人心齐,泰山移。就这么,在大禹的率领下,众志成城,艰苦奋斗,终至治水成功。

大禹扑下身子带头苦干的事,神话中说得就更为神奇了。大禹新婚后第四天就离开家,奔赴治水工地。妻子涂山女想念夫君,也想助一臂之力,就赶来找他。大禹见身怀有孕的妻子前来帮他,高兴极了,便让她为自己做饭,送往工地,这样可以节省些时间。他对妻子说:
“我在崖上挂一面鼓,听见鼓响,你再来送饭。”

妻子答应了。

妻子走后,大禹又忙着开山。他嫌开山太慢,就变做一头大黑熊,又用嘴拱,又用爪子扒,这样工程快了好多。

有一天,大禹变为黑熊继续挖山,眼看那横在面前的大山就要被穿透了,他干得异常兴奋,浑身用劲,尘飞灰扬,碎石也不断弹射开去。突然,他听见身后一声尖叫,回头看时见是妻子,赶紧停工一变,变回人身。但是,变迟了,一切都被妻子看见了。原来,大禹变成黑熊挖山时,用力过猛,将碎石溅在山崖上的鼓面。听见鼓响,妻子赶来送饭,却看见了黑熊。她大吃一惊,丢了饭篮就逃。大禹随后就追,边追边告诉妻子实情。妻子听说丈夫是头黑熊,羞愧难当,栽倒在地,变成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大禹见妻子变成了石头,无论怎么哀求,也变不回来。他又急又气,就对着石头喊:
“还我的儿子!”

喊声未落,就听轰然一声,石头开裂了,从缝隙中蹦起一个孩子。大禹连忙上前抱起,因为这孩子是从开启的石缝中出生的,就叫他启。启就是后来夏、商、周,夏的君王。

这个故事虽然离奇,却让人一听就懂,大禹一心一意,献身治水,只要能驯服洪灾,即使变成一头黑熊也在所不惜。足见,在众人心目中大禹的英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不过,也不要忘了尧是这次治理洪水的总指挥。平息了洪水,人们又能过安然日子了。

微博.png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案,关注微博

微信.jpg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案,加我微信